研究了低溫沙藏和GA3處理對牡丹、芍藥種子上胚軸休眠解除的效應, 結果表明200 mg/L GA3浸泡‘鳳丹白’牡丹和芍藥已生根種子2 h可縮短其發芽時間達107111 d, 且其發芽率、芽長、根長及苗重均優于對照或與對照處理相當;而GA3或低溫沙藏處理對紫斑牡丹種子上胚軸休眠的解除效應相對較差。
牡丹 (Paeonia suffruticosa) 和芍藥 (P. lactiflora) 花形相似, 同屬芍藥科芍藥屬, 前者為木本、后者為草本, 二者并稱為“花中二絕”
前人以牡丹種子為試驗材料對其上胚軸休眠特性進行了研究
試驗材料為‘鳳丹白’牡丹種子、混收的紫斑牡丹種子和混收的芍藥種子, 均由中國洛陽國家牡丹基因庫提供。8月初從母株采收蓇葖果, 置于室內讓種子在果殼內完成生理后熟, 去除秕種的牡丹、芍藥種子用于該試驗。
牡丹、芍藥種子休眠解除試驗均設7個處理, 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, 每個重復100粒種子。2006年9月初將處理I的牡丹、芍藥種子播種到大田;其他處理立即于室溫下沙藏, 沙子的含水量標準為手握成團不滴水, 松手一觸即散的程度。2個月后統計處理II~VII的生根率和根長;處理II于室溫繼續沙藏;將處理III、IV、V已生根的種子轉移至4℃冰箱進行低溫沙藏處理, 低溫處理的時間分別為10、25、40 d, 低溫處理結束后轉移至室溫繼續沙藏;將處理VI和處理VII已生根的種子從沙中取出, 浸泡于100 mg/L和200 mg/L GA3溶液中2 h, 然后繼續室溫沙藏;于2006年12月底統計根長、發芽率、芽長和重量。
由表1可知, ‘鳳丹白’、‘皇嘉門’牡丹及芍藥種子沙藏2個月后, 不同塑料袋中的同一種試驗材料之間的生根率和根長差異不顯著, 說明在GA3和低溫解除牡丹、芍藥種子上胚軸休眠之前, 同一試驗材料的生根情況是一致的。
表1 休眠解除前牡丹、芍藥種子生根率和根長方差分析 導出到EXCEL
處理 | 生根率/% | 根長/cm | ||||
‘鳳丹白’ | 紫斑牡丹 | 芍藥 | ‘鳳丹白’ | 紫斑牡丹 | 芍藥 | |
II | 75.8 a | 69.0 a | 69.3 a | 6.7 a | 6.3 a | 3.4 a |
III | 80.8 a | 77.6 a | 77.3 a | 7.2 a | 6.2 a | 4.3 a |
IV | 75.8 a | 68.6 a | 78.7 a | 6.7 a | 6.1 a | 4.8 a |
V | 79.2 a | 79.0 a | 76.7 a | 6.1 a | 6.7 a | 4.9 a |
VI | 66.7 a | 71.9 a | 73.0 a | 6.8 a | 7.4 a | 4.0 a |
VII | 70.0 a | 73.8 a | 69.3 a | 6.8 a | 7.2 a | 4.6 a |
注:表中小寫字母為0.05的差異顯著。
表2 低溫沙藏和GA3對牡丹、芍藥種子發芽率和發芽時間的影響 導出到EXCEL
處理 | 發芽率/% | 發芽時間/d | ||||
‘鳳丹白’ | 紫斑牡丹 | 芍藥 | ‘鳳丹白’ | 紫斑牡丹 | 芍藥 | |
I | 74.2 a | 73.8 a | 73.0 a | 182 | 182 | 180 |
II | 3.3 d | 1.9 d | 5.3 c | 120 | 124 | 120 |
III | 9.2 d | 4.9 d | 6.3 c | 99 | 112 | 85 |
IV | 20.0 cd | 7.6 d | 54.7 b | 111 | 121 | 97 |
V | 33.3 bc | 23.3 c | 66.7 a | 118 | 129 | 108 |
VI | 52.5 ab | 31.4 bc | 54.0 b | 79 | 90 | 72 |
VII | 56.7 a | 36.7 b | 66.0 a | 75 | 85 | 69 |
注:表中小寫字母為0.05的差異顯著。
低溫沙藏和GA3處理對牡丹、芍藥種子發芽率和發芽時間的影響見表2, 在7個處理中, 處理II的發芽率最低, ‘鳳丹白’、‘皇嘉門’牡丹及芍藥種子的發芽率分別僅為3.3%、1.9%和5.3%, 表明未經休眠打破處理的牡丹和芍藥種子基本不發芽, 處理I的發芽率最高, 其發芽率分別為74.2%、73.8%和73.0%;同種材料不同處理之間差異極顯著, 經4℃低溫處理40 d后, 3種材料的發芽率均顯著高于處理II;100 mg/L或200 mg/L GA3處理2 h的種子的發芽率均極顯著高于處理II;表明低溫和GA3均能有效解除牡丹、芍藥上胚軸休眠;在低溫和GA3共5個處理中, 處理VII的發芽率均最高, 其中‘鳳丹白’和紫斑牡丹的發芽率均顯著高于處理V的發芽率, 而芍藥種子處理VII和處理V基本一致, 二者差異不顯著;盡管'鳳丹白'和芍藥種子處理I的發芽率均高于處理VII的發芽率, 但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。
由表2可以看出未經任何處理的‘鳳丹白’、‘皇嘉門’牡丹及芍藥種子, 由播種到發芽約需180 d的時間;經GA3處理過后的種子發芽最快, 約需69~90 d即可發芽;而進行低溫沙藏處理的種子發芽時間85~129 d;由此表明通過低溫沙藏或GA3處理牡丹、芍藥生根種子可顯著縮短其成苗時間。
由表3可以看出, 經過低溫沙藏或GA3處理25 d或40 d的‘鳳丹白’、紫斑牡丹和芍藥種子的芽長均極顯著高于處理II, 表明低溫沙藏或GA3處理促進了牡丹、芍藥種子芽的生長;但同一材料各處理之間的根長無顯著差異, 表明GA3或低溫處理對牡丹、芍藥種子根的伸長沒有大的影響;低溫或GA3處理均能一定程度上增加‘鳳丹白’和紫斑牡丹的苗重, 而芍藥種子各處理之間的苗重無顯著差異, 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沙藏處理營養較為匱乏, 其二可能是由于芍藥種子千粒重較小, 種子中含有的儲藏營養較少所致。
表3 低溫沙藏和GA3處理對牡丹、芍藥種子芽長、根長和重量的影響 導出到EXCEL
處理 | 芽長/cm | 根長/cm | 重量/g | ||||||
‘鳳丹白’ | 紫斑牡丹 | 芍藥 | ‘鳳丹白’ | 紫斑牡丹 | 芍藥 | ‘鳳丹白’ | 紫斑牡丹 | 芍藥 | |
II | 0.0 d | 1.6 c | 0.4 c | 9.8 a | 11.9 a | 11.6 a | 0.63 b | 0.65 c | 0.47 a |
III | 0.8 d | 1.0 c | 1.2 c | 11.7 a | 11.6 a | 12.0 a | 0.64 b | 0.68 bc | 0.50 a |
IV | 5.4 c | 1.6 c | 12.4 a | 10.3 a | 11.0 a | 11.2 a | 0.79 a | 0.72 ab | 0.53 a |
V | 6.7 bc | 6.5 b | 12.0 a | 11.0 a | 10.9 a | 10.2 a | 0.72 ab | 0.78 a | 0.52 a |
VI | 8.5 ab | 7.5 ab | 6.0 b | 10.7 a | 10.2 a | 11.4 a | 0.80 a | 0.74 ab | 0.55 a |
VII | 9.0 a | 8.6 a | 6.9 b | 10.3 a | 10.2 a | 11.1 a | 0.77 a | 0.70 bc | 0.51 a |
注:表中小寫字母為0.05的差異顯著。
以‘鳳丹白’牡丹種子、混收的紫斑牡丹種子和混收的芍藥種子為試驗材料, 研究了低溫沙藏和GA3浸泡對牡丹、芍藥種子上胚軸休眠的解除效應, 結果表明低溫沙藏和GA3均能促進牡丹、芍藥種子上胚軸的休眠解除。與在室溫一直沙藏的處理II相比二者均能提高發芽率, 200 mg/L GA3處理的‘鳳丹白’牡丹及芍藥種子的發芽率分別達56.7%和66.0%;與大田種植的處理I相比均能顯著縮短發芽時間, 200 mg/L GA3處理的‘鳳丹白’牡丹及芍藥種子的發芽時間分別縮短107 d和111 d, 且其芽長、根長和重量均優于對照或與對照相當。因此, 在生產上用200 mg/L GA3浸泡已生根牡丹、芍藥種子, 然后播種于溫室, 即可有效縮短牡丹、芍藥實生苗的成苗時間。試驗的研究結果也進一步低溫沙藏或GA3處理對于紫斑牡丹的休眠解除效應不理想, 該結果與周仁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
花粉管通道法轉基因方法是現階段一種潛在的適宜于牡丹、芍藥的轉基因方法, 應用花粉管通道法將外源基因導入牡丹基因組, 在實生苗中將有可能篩選出牡丹、芍藥轉基因植株